2026年4月7-9日第110届上海劳保会 | 中国国际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,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,职业安全健康领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。本文通过分析第110届上海劳保会的参展产品与技术,探讨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安全健康的发展趋势。研究发现,数字孪生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重塑职业安全健康的理念与实践,推动形成智能预防、精准干预、协同应急的新范式。这一变革对提升我国职业安全健康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。
展位咨询:陆经理;151--88--26--01--35(备注上海劳保展)
本届劳保会展现出智能制造背景下安全防护范式的深刻变革。个体防护装备与智能传感技术深度融合,使防护装备从被动保障向主动预警转变。智能安全帽集成环境监测、定位通信等功能;防电弧服配备温度传感装置;高空作业装备增加智能预警系统,这些创新大大提升了防护的主动性和精准性。在生产安全领域,数字孪生技术开始应用于安全管理系统。通过构建物理空间的数字映射,实现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。安全设备和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深度集成,形成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网络。测控技术向微型化、智能化发展,能够实时感知危险因素,为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持。职业健康管理正朝着数据驱动、精准干预的方向发展。工作环境监测仪器与大数据平台结合,实现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精准识别和预警。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和分析,可以建立不同行业、工种的健康风险模型,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。健康工位设计体现个性化趋势。可调节的工作站、智能座椅等产品能够根据使用者特征自动优化配置。人体工学工具与物联网技术结合,实时监测使用姿势,预防职业相关疾病。这种精准化的健康干预大大提升了职业健康管理的效果。应急救援领域展现出智慧化、专业化的发展特征。院前急救装备向便携化、智能化升级,移动ICU单元配备远程诊疗系统,便携式体外膜肺氧合设备提升现场救治能力。技术救援装备集成人工智能技术,搜救机器人具备自主导航和识别功能,大大提升救援效率。通讯与信息系统构建起立体化应急网络。天基、空基、地基一体化通信系统确保极端条件下的通信畅通。公共危机管理平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,实现灾害场景的模拟推演和应急资源的优化调度。这种智慧应急体系显著提升了对复杂灾害的应对能力。本届劳保会反映出职业安全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趋势。防护材料、配件及组件等基础领域的创新为终端产品升级提供支撑。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,推动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化。同时,标准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,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。第110届上海劳保会表明,智能制造正在深刻改变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技术范式和管理模式。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,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完善标准体系,强化人才培养,从而构建与智能制造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安全健康体系。这一转型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,也将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重要保障。
展位咨询:陆经理;151--88--26--01--35(备注上海劳保展)